教学研究课题:
1.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
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在中医院校临床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8-2009)
2.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中医护理本科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调查与研究(主要参与人 2007-2008)
3.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医学伦理课程内容建设—生命伦理学中国化研究(主要参与人 2010-2012)
4.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
临床护理综合性、设计型实验的研究与探索 (课题负责人 2010-2011)
5. 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
《社区护理学》教学模式及考试改革的研究 (主要参与人 2009-2010)
教学研究论文:
1.护理本科生合作式教学法经历的现象学研究 《中华护理教育杂志》 2010.10
2.教育国际化趋势下中医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设想 《中华护理教育杂志》 2009.5
3.核心能力教学模式(COPA)下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8
4.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综合实训中辅助学生标准化患者初探《中国临床护理》 2010.11
5.临床护理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2
6.护理本专科生毕业实习后专业态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4
7.试析我校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1.4
8.新护理教师内科护理学教学思考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8.7
教学表彰:
1.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中医护理本科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调查与研究》
2009年获湖北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
2. 2008年 获湖北中医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
3. 2008年 获护理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学术研究课题:
1.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
临床护理技能实训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主要参与人 2007-2008)
2.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
武汉市社区护理的需求与对策 (主要参与人 2010-2011)
学术论文:
1.浅析痛泻要方用防风所折射的制方原则 独撰《中医文献杂志》2009.8
2.桃核承气汤化裁治疗闭经探微 第一作者《国医论坛》2009.7
3.浅议大黄在张仲景制方中的应用 独撰《国医论坛》2010.11
4.护士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独撰《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9.6


教学队伍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高小莲
| 女
| 1971.05
| 副教授
| 内科学
| 主讲老师
| 任海蓉
| 女
| 1975.05
| 讲师
| 护理学
| 主讲老师
| 王再超
| 女
| 1970.04
| 副教授
| 护理学
| 主讲老师
| 秦世菊
| 女
| 1969.04
| 副主任护师
| 护理学
| 临床带教老师
| 李木娇
| 女
| 1963.02
| 副主任护师
| 护理学
| 临床带教老师
| 董京华
| 女
| 1961.03
| 实验师
| 护理学
| 实训带教老师
| 杨进宇
| 男
| 1980.10
| 助理实验师
| 临床医学
| 实训带教老师
| 谈宏琼
| 女
| 1963.10
| 实验师
| 护理学
| 实训带教老师
|
课程描述
自我校护理专业招生以来,《内科护理学》就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必要课程之一。建立护理学院后,内科护理学课程经历了两次教学计划改革。目前,本课程的本科总学时为120学时(理论102学时,实习18学时),于第3学年的上学期开课;本课程的专科总学时为90学时(理论66学时,实习24学时)。师资结构由原来的临床医生逐步转变为护理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内科护理学》课程组除了3名专职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之外,为弥补专业专职教师数量的不足和知识结构欠缺,我们也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兼容并包的政策,搭建互补型的“理论派+实践派”师资结构。我们聘请了部分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结构中有讲师1名、副主任护师(相当于副教授级)2名、副教授2名、实验师2名、助理实验师1名,数量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基本合理。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临床能力,在增加实习课比例的同时,课程组教师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法、PBL教学法等;并且,在实践课上,积极开展综合实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
经过多年教学探索,内科护理学课程已经确定了课程建设目标与建设步骤,基本上形成了本课程的教学特色。目前,内科护理学课程组的全体教师仍在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尝试,旨在为本课程的建设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特色与创新点
1. 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合作式教学、案例分析法教学、设计性教学、学生小讲课。
2. 综合实训:率先在本课程中开展以培养“护士核心能力”为目标的综合实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应对各种临床情境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以研促教:率先在临床护理课程中开展了以病例为引导,应用高仿真模拟系统进行教学的实践,学生反响较好,积极参与。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目标】:
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及学校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下,两年内,逐步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培训、网络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建设,争取将内科护理学课程建设成为校内一流、与省级精品课程接轨、充分体现专业和学科特色的、能被校内外同行共同认可的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步骤】:
(1)配合学院,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护理专业的发展重新审视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2)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和完善内科护理学的课程目标。
(3)修订和完善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大纲使其与课程目标乃至培养目标相匹配。
(4)加强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材建设。积极参加国家卫生部规划教材及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组织编写自编教材或课程内容讲义,以符合我校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具体要求及弥补统编规划教材的缺憾。
(5)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借鉴国外及国内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将教学方法有机的进行组合,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效果的积极促进效应。
(6)加强与国内外护理同行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内科护理学课程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具体问题,分享他人先进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
(7)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对青年教师进行学术方面的培养,如出国研修、参加国内的学术研讨会议等。
(8)不断征求学生们对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9)聘请国内外著名护理专家来院讲学,帮助指导课程建设。
(10)不断更新教学设备,扩充网络环境,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使之适应不断改革发展的课程需求,逐渐与省内外先进水平接轨。
(11)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并按时间要求将全部教学内容以网络资源的形式,实施网络授课。
学校政策措施
(一)政策措施: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2003] 1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的精神, 2005年,学校制定了《湖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以促进我校精品课程建设 ,同时,学校又在各项工作环节中,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支持和奖励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主要内容有:教学基本建设向精品课程倾斜,校教改项目立项优先支持精品课程建设,对精品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在各类评优评先晋级提薪上予以倾斜,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及奖励专项经费的落实等。
护理学院根据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原则及要求,结合本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以及经费收支情况,出台了精品课程奖励办法和建立学科建设基金,对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给予相应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
(二)实施情况:
1.教研室配备授课专用电脑,改善各教研室的教师工作环境。
2.建立学科建设基金,支持中、青年教师进行科研与教研工作。并对成功申报精品课程的课程组及负责人给予奖励。
3.计划每年送2-4名老师到国内外作访问学者,参与国内国际交流,扩大视野。
4.学院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创建精品课程专用服务器,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与维护网站,为精品课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运行保障。
5.学院为各教研室申报的精品课程免费录像。
6.理论授课教室配备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化的系列设备。
7.支持精品课程实验室建设,设有专项的实验室建设资金,近期即将建立护理学院专属实验室。
|